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自創區”)于2015年9月獲得國務院批復建設。批復以來,我省將自創區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平臺和引領性工程,積極開展政策先行先試,著力提升創新整體效能,支撐全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為高水平科技創新強省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一)管理體制
我省逐步建立了部門協同、省市聯動的管理架構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加強省級統籌協調。在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領導小組下成立國家自創區建設工作辦公室,由分管省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成員單位包括省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等相關部門,以及珠三角九市政府。
二是設立專門部門、專業機構。2016年11月,我省編辦同意在省科技廳設立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協調處。依托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廣東省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促進中心,開展自創區戰略研究、發展規劃、政策研究、日常管理服務及其他發展促進工作。
三是強化各地市建設主體作用。珠三角各地市均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或市長為組長的國家自創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當地自創區建設各項工作。
(二)取得成效
珠三角自創區建設始終堅持“開放創新先行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協同創新示范區、創新創業生態區”的戰略定位,積極推進政策先行先試,建設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強省方面發揮了關鍵核心作用,為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大幅提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獲批建設。全省10家省實驗室8家布局在自創區,其中廣州實驗室進入國家實驗室梯隊。全省43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超七成(72.6%)位于自創區。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有8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有3所。
二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快速推進。落實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在5G、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領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2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科技部批復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達到20家。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60家,占全省超過63.75%。
三是國際一流創新創業生態逐步形成。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存量超3.23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6萬家。國家級孵化器達到123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達到140家。自創區內8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達5598.06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超1/6。廣州高新區位列第6。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1個。
四是粵港澳創新合作持續深化。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布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重點平臺,建有15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占全省75%。東莞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向港澳開放。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一批合辦高校加快建設。
五是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復蘇。推動磷酸氯喹、血必凈、氫氧混合吸入氣等納入國家診療方案,10個檢測診斷產品獲得國家注冊審批,獲批試劑盒數量全國最多。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專項政策40余項,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16億元。
六是創新發展環境日益完善。2020年全年共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416.25億元,占全省69.71%;技術交易額超1624.63億元,占全省61.26%。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達到4820家,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4萬億元。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37556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7676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