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高新區科技與知識產權處 萬繼成
濟寧高新區下大力氣,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卓有成效。
自2002年起,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批復濟寧高新區建設國家火炬計劃濟寧生物技術產業基地(2002年)、國家火炬計劃濟寧工程機械產業基地(2004年)、國家火炬計劃濟寧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2006年)和國家火炬計劃濟寧光電特色產業基地(2010年)。四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的掛牌,為濟寧高新區國家級品牌池中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產業聚集、企業招商、環境政策中不可忽視的“名片”。
一、新興產業加速向特色產業基地聚集。
自2002年四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陸續在高新區掛牌成立以來,為濟寧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產業平臺,有力地促進了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依托特色產業基地及骨干企業,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做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嫁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提升了傳統產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在市場競爭中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先后17家世界500強企業與基地內企業進行合資、技術合作,并在區內設立了各自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工程機械領域,日本小松、美國伊頓、法國巴斯夫等企業紛紛在本地投資建設,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實現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生物醫藥領域,辰欣藥業在十二年間產值利稅實現了連年快速擴張,成為濟寧高新區非資源消耗型的利稅大戶,2014年收入超過24億元;立科藥業自2007年成立,短短8年間迅速成長為高新區酶工程、生物吸附樹脂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產值過5億元。光電領域,山東英特力光通信公司堅持走自主創新的路子,十二年來,由一個產值收入千萬的小公司成長為目前銷售收入過10億的光通信領域的多元化發展的龍頭企業,在國防裝備輕量化、多功能化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二、創新能力在特色產業基地不斷提升。
特色產業基地創新平臺和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創新能力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辰欣藥業、魯抗醫藥、方健制藥、立科藥業等企業分別在創新藥物、中藥現代化、酶制劑、醫藥中間體等方面成立了省級研發中心,辰欣藥業、魯抗醫藥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先后獲批,成為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的先鋒。如意科技集團在獲得紡織領域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后,2014年成功獲批了國家紡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傳統產業提質升級中的重要里程碑。泰豐液壓成功獲批國家工業強基項目;正和電子先后參與嫦娥一號和神舟系列重要元件研制等等。
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完善。
基地管委會著力建設了創意產業園、創業服務中心、留學生產業園、大學園、產學研基地、軟件園等創新載體,專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載體。建成了17個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建成產學研合作基地97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機構發展到180余家,知識孕育創新的能力明顯提升。特別是高新區現有的國家級創業中心、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科技園三級孵化機制,堅持高新區的“扶上馬,送一程”的原則,充分利用高新區現有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及高新區新建的大學園、大學科技園培育出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已成為我區技術創新的領頭雁,經濟發展的新生力軍,為高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和保障。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四、高端創新人才向特色產業基地聚集。
大力實施引智、引才的人才工程,建設了人才聯盟、大學科技園等一批公共平臺,吸納150余家重點企業、金融機構、高校院所和人才機構加盟,涵蓋招聘、獵頭、培訓、測評等人力資源環節,促進了高端人才交流。針對各基地企業急需人才,以大學園為支撐,引進了惠普學院和濟寧醫學院、濟寧學院部分院系及山大、中國海大、甲骨文大學等17所高校資源,形成了大學聚集效應。強化高校人才合作。采取“企業出清單、學校出項目、政府買單”的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制”了大批急需人力資源。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濟寧創業工程,同時給予創業的人才實行購房補貼、生活補貼,并根據項目情況給予一定金額的創業資助,給高技術人才以良好的創業環境。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