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地方動態
東北“欠賬”,咋個彌補?

    “你們可不能打蔫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個月前在“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說的話,大連高新區科技局產業處處長朱揚軍記憶尤新。

    今年一季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放緩勢頭,不僅低于全國增速,還滑出了經濟合理區間的底線。

    “包袱沉重,思想落后,體制僵化。老工業基地再次振興,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創新、就是改革。”7月10日,吉林通化,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召開的東北創新型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朱揚軍告訴記者,“在經濟新常態之下,重振東北經濟,必須及時補上欠賬”。

    “IT+”不能空談:靠改革增動力

    “能坐在一塊、談到一塊,但事辦不成,對企業發展沒用。”在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翟立新看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進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定要有一個利益的共同點,有一個協同機制。”

    在新舊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如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使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翟立新說,“這就要強化改革”。

    拼投資、拼能源、拼土地,從2003年到2012年,東北三省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速達12.7%,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速為10.7%。不過,當經濟進入“新常態”,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集中顯現。

    “思想觀念落后,不敢想,不敢為,計劃經濟的舊觀念根深蒂固;體制落后,微觀經濟干預過深,審批環節過多,造成企業發展成本太高,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結構性落后,東北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城鄉二元結構、能源結構都欠優。”朱揚軍說,“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就沒有后勁。”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和基礎工業基地。傳統生產和管理,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異大。而這恰好是大連高新區軟件產業能夠解決的問題。不過,老牌制造企業以國企居多。實施‘IT+’,前提是人家允許你進入。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空談。”朱揚軍認為,“實現新一輪東北振興,必須靠改革增動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做“高鐵”不做“普快”:不創新就沒出路

    “人家都高鐵了,你還是普快,那肯定不行。”翟立新認為,“對于一個企業、一個區域及至一個國家來講,不創新就沒有出路。”

    對于東北目前的“寒冬現象”,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撰文分析,主要原因是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國有經濟所占比重較高、第三創新能力較弱等。

    做強做大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部火炬中心產業集群發展處處長張峰海透露,“把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作為抓手,我們已在全國遴選出32個試點,并有39個正在培育”。

    不過,張峰海也坦言,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創新型產業集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部分地區和國家高新區,依然沉靜在依靠土地優惠、稅收減免、項目補貼和政府資助等傳統的產業發展理念上,沒能發揮集群效應;主導產業模糊,優質資源不足,整體規模不大”。

    這些觀點得到了長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石威證實,“集群產業整體規模偏小,創新能力還需加強”。

    為了強化集群內企業協同創新,石威說,“未來將聯合東三省其他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共同搭建協同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提升東三省汽車電子行業整體自主技術創新能力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按規律辦事不能“拉郎配”:政府引導優化生態環境

    “別人不需要,硬塞給人家,拉郎配沒必要。”黑龍江科技廳園區管理處處長李力說,“真正的產業配套,科技創新支撐,應該是缺哪塊補哪塊”。

    強調按規律辦事,李力認為,各地應盡快明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建設主體,“建議以園區或者地方政府為主體,這樣能夠整合集群發展所需的要素,比如引進人才,引進企業,構建土地、綜合規劃等。這些科技廳是很難做到的”。

    “搶資源、拼價格、圈土地”,張峰海認為,各地存在同質化競爭,“要改變這些,要注重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在張峰海看來,各地要梳理資源,遴選主導產業,形成集群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敢于舍取,去形式化、空心化,“科學規劃,實施集群品牌戰略;強化協同,探索集群模式創新;完善服務,加速產業源頭培育”。

    “東北地區共同探索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的推進機制,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老工業基地發展方式由依靠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再造區域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翟立新說,“火炬中心將會同東北三省科技管理部門,加強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規律與模式研究,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的生態環境”。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
地方鏈接: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