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圍繞重大產業項目,強攻產業鏈招商。圍繞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532”計劃,即未來5年著力打造特鋼新材料及金屬制品、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現代服務業3個千億級和微電子集成電路、現代生物醫藥醫療2個五百億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將招商引資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主導產業鏈高端延伸項目、整機和終端制造項目以及具有前沿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項目,以國際視野招引項目持續落地來迅速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緊盯目前在手在談的重點項目庫,全力推動興澄世界頂級鋼板深加工、華泰30萬臺發動機和30萬臺新能源整車、德國寶馬汽車南方制造基地等高端整機制造項目的盡快落戶,加大力度跟蹤洽談天津力神新能源電池、東生新能源電池、太陽能發電控制系統等新能源產業項目;著力推動銀杏谷創投基金、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新三板投資基金等一批新簽約現代服務業項目的落地和建設步伐,不斷健全完善與制造業相配套的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到2020年,高新區經濟總量和稅收收入翻番,實現“五年再造一個高新區”的奮斗目標。
二是圍繞擴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項目終身服務制、建設跟蹤倒逼制、審批協調報告制和問題定期會辦制等四項制度,狠抓總投資595億元的29個在批項目的落地建設,重點推進興澄鋼板深加工、中芯芯片二期、星科金朋、科美半導體4個注冊資本超億美元項目和華泰30萬臺新能源整車和發動機、天津力神新能源電池項目的審批注冊,使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其中:興澄鋼板深加工、中芯芯片二期、科美半導體等項目上半年全部開工建設。狠抓總投資398億元的25個重大項目的竣工投產,強化跟蹤協調和督促推進,加快華歐德6AT自動變速器一期、中芯芯片一期、中南地錨、中德電子等重大項目的達產達效,加快普天法爾勝光通信、博匯機械、神創電子等項目的建設進程,推動項目早日竣工投產,確保全年規模工業產值增長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增長10%,到賬外資2.6億美元。
三是圍繞科技創新示范,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充分發揮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先行先試和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兩個基金管理辦法的激勵作用,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高新區在科技創新創業領域形成的載體、人才、政策、資本等優勢,不斷優化完善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加速興澄特鋼、長電科技、法爾勝、天江藥業、華泰汽車、中芯國際等創新型企業和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機構;積極培育一批在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高、擁有核心技術、成長性好、具有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推動貝瑞森生化、紫米電子、普萊醫藥、貝塔醫藥等一批優質科技創業企業迅速走上規模化擴張的快車道。年內確保完成50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民營科技型企業;新增主板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以上。到202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0%以上,R&D投入占GDP比重達6.2%以上;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5件;累計擁有國家、省高新技術企業超20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
四是圍繞優化投資環境,著力提升服務水平。針對每一個重大在手項目,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制和跟蹤服務機制,落實招商人員專人、專項進行跟蹤負責,為項目量身定做審批方案,倒排時間督查督辦;針對項目落地所遇到的難點問題,充分利用市級重大項目集中會辦的機會,緊緊依靠市發改、經信、國土、建設、環保、規劃、市場監督等部門和各涉外機構的大力支持,由管委會領導牽頭,及時組織企業與市有關職能部門進行對接會商,第一時間排除落地障礙,切實做到意向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審批,審批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投產,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以項目的持續推進來提升高新區新一輪發展的爆發力和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