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小企業搶灘新產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的中國而言,素有“中小企業王國”之稱的意大利其產業集群發展經驗可以成為我國學習樣板。
意大利是西方七大工業強國之一,然而,它的工業體系卻是以中小企業為中流砥柱。目前,意大利約有中小企業420萬家,創造的增加值和出口額分別占據意大利制造業的70%和50%。如果說日本中小企業的特色在于分包,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美國中小企業的特色是技術創新,依靠高新技術在競爭中取勝,那么,意大利中小企業的特色則是地域同業中小企業集群。
意大利產業集群的“四化”是其最大的亮點。
“四化”之一為集群模式多元化。意大利現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區199個,在這些產業集群區內集聚了約70%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區的構成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一是群星拱月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有一家或數家骨干企業為龍頭,周邊圍著數以千計的小企業為其供應零部件,或專門從事某種工藝的制作;二是科技先導模式,由科研機構、研發中心與產業集群區內的中小企業結成互惠互利的共同體,這種模式,產學研融為一體,有效地促進了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是分產聯銷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只要規格相符,技術含量相等,可使用同一商標,并歸口到相關銷售機構統一銷售,從而避免了惡性競爭,塑造了產業集群品牌。
“四化”之二為經營方式專業化。意大利產業集群區,決不是企業的簡單扎堆,而是一個分工有序、協作密切的聯合體,一區一業的特色十分明顯。即使在行業內部,分工也十分精細,使之各得其所,很少出現仿冒和侵犯專利技術的行為。比如同屬皮鞋行業,有的只生產男式皮鞋,有的只生產女式皮鞋,有的只生產兒童皮鞋。正是憑借這種專業化生產方式,許多小企業由此成了“隱形冠軍”,而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頂級品牌。在米蘭產業集群區,有家只有12名員工的小企業,但生產的磁性皮包扣新型別致,經久耐用,因而在行業內名聲顯赫,訂單應接不暇,生意十分紅火。
“四化”之三為生產流程自動化。一方面,意大利中小企業技術裝備較為先進。據意大利同業工會介紹,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紡織業、制鞋業基本實現了一條龍生產流水線,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意大利服裝業、皮鞋業又捷足先登,喝上了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頭口水,相當一部分企業用上了電腦輔助生產。另一方面,對生產流程監管有力,疏而不漏,ERP管理在中小企業的普及率已達到70%左右。由于生產流程自動化程序高,使之成本降低,效益倍增。
“四化”之四為營銷市場全球化。據了解,意大利在世界各國大中城市開設了數以萬計的名優產品專賣店,享有自行進出口權的企業更是多達百萬余家,近幾年,還涌現了一批加工和銷售兩頭在外的產業集群區,在招商引資和直接開展對外貿易中發揮了橋頭堡作用。例如,倫巴底大區的瓦雷澤棉紡織產業集群區,已于2002年在我國上海浦東設立了辦事處,拓展了意大利棉織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又如,蒙特貝魯納運動服產業集群區,不僅在意大利本土有9000名員工,而且在全球10多個國家建立了連鎖基地,招聘了約7萬名外籍員工為其經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