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工業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研究
借鑒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的國際經驗
  創新型產業集群可以理解為以創新型企業和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品牌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和商業模式等為依托,以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和文化為環境的產業集群。與模仿型產業集群相比,其創新程度較高;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相比,它屬于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相比,它屬于現代產業集群。
  一、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含義
  (一)產業集群的含義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波特(Porter,1998)的理解,產業集群(Industrial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產業領域中,大量相互關聯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
  產業集群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范圍有限性,即一個產業集群往往圍繞某一特定產業領域;二是產業關聯性,即集群內的產業或企業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存在明顯的分工協作關系;三是空間集聚性,即集群內的企業和機構聚集在一定的空間內,在地理上相互靠近;四是機構系統性,即產業集群內部不僅包括企業(包括上下游企業),而且還包括相關的行業組織(商會、協會等)、金融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信息、教育培訓、研究開發等)和政府服務機構(標準制定等),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
  產業集群與產業集中、產業集聚、產業鏈和產業園區等概念有所不同。產業集中(Industrial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幾個企業在整個產業內的份額,主要反映產業內企業壟斷程度的高低,與產業的空間分布和產業內企業間聯系沒有直接關系。產業集聚(IndustrialAgglomeration)是指產業在空間上的集中分布現象,產業的空間集聚可以形成產業集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產業集聚都可以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鏈(IndustrialChain)是指某種產品從原料、加工、生產到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關聯,主要側重于產業間聯系,對于產業以外的機構如商會、協會、中介機構等關注較少,而且產業鏈沒有空間集聚含義。產業園區是政府有意設置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它為產業集群形成提供了空間聚集條件,但能否形成產業集群還要看企業間的聯系和機構的系統性,看是否形成了持續競爭優勢。
  產業集群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如按形成機制可分類為市場主導型產業集群和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按要素配置可分類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資源密集型產業集群、技術密集型產業集群;按產業類型可分類為傳統產業集群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按資金來源可分類為外資主導型產業集群和內資主導型產業集群;按企業類型可分類為幾個大企業主導型產業集群、中小企業主導型產業集群和單個龍頭企業帶動型產業集群;按創新程度高低可分為模仿型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具有降低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的功能,可以提高區域競爭力。降低成本有如下幾個途徑:一是降低生產成本,如集群內企業可共享公共產品和要素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金融資源、能源等),節省很多投資,節約生產成本;共同治理污染,降低企業環境治理成本;相互配套,降低自循環配套生產成本;促進勞動力市場形成,節省勞動力搜尋成本。二是降低營銷成本,如共享市場網絡,降低市場營銷成本;建立共同采購中心,降低庫存成本;可以依靠集群知名度和品牌來開拓市場,節省品牌費用和廣告費用。三是降低運輸成本,如集群可以增加本地需求,降低運輸成本;上下游產品就近獲取,各種配套服務就近獲取,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四是降低交易成本,集群內的企業相互靠近和長期交流互動,具有較強的根植性,彼此產生了牢固的信用基礎,從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別是談判簽約的費用和監督執行的費用。五是降低信息成本(含風險成本),如信息共享和交流,風險共擔,降低信息成本。六是降低學習成本,相互近距離學習和模仿,開展“集體或集群學習”,可以降低學習成本。
  同時,提高附加值有如下幾個途徑:一是集群分工提高效率,集群促進企業選擇專業化分工,而專業化分工是提高效率的最主要手段。二是集群產生外部經濟,集群可以產生“技術外溢效應”、“知識外溢效應”。三是集群有利于企業獲得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如集群內的零部件企業面對相對集中的集群客戶,可以形成規模生產;集群可以滿足多樣性需求,開展即時生產,滿足多品種、大批量生產需要。四是集群內競爭促進創新,如集群內企業相互競爭,培育良好的創新氛圍,刺激企業家才能發揮,促進區域創新文化的形成。五是集群區域品牌提高產品價值,如區域品牌可以提高產品定價,提高企業市場談判地位和融資能力。
  (二)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含義
  創新型產業集群可以理解為以創新型企業和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品牌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和商業模式等為依托,以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和文化為環境的產業集群。與模仿型產業集群相比,其創新程度較高;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相比,它屬于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相比,它屬于現代產業集群。
  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擁有大批致力于創新、不斷開展創新活動的創新型企業、企業家和人才,這里的企業包括供應商、用戶企業、競爭企業和相關企業(互補性企業、關聯企業)等。二是集群內的主要產業是知識或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如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或技術密集的其他產業(甚至包括正在轉型的傳統產業)。三是具有創新組織網絡體系和商業模式,在產業集群內和周邊地區有較多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協會和商會等)、中介機構(律師、會計、資產評估等)、金融機構、公共服務機構(政府和事業單位)、市場組織(要素市場)和技術基礎設施(通訊等)等,擁有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擁有一個或若干在國內外市場上較有影響的品牌產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業創新的制度和文化環境,如鼓勵企業創新的法律和政策環境,鼓勵創新、相互學習、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致力于創業和創新的企業家精神等。
  創新型產業集群按照不同標準還可進一步進行分類,如按照產業類型可分為傳統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也就是說,創新型產業集群不僅存在于高新技術產業,也存在于傳統產業。按照創新類型可分為產品或技術主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商業模式主導創新型產業集群,也就是說,創新型產業集群中的創新是多種含義的,不僅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還包括商業模式創新、渠道創新、品牌創新等。
  根據上述定義和特征,美國的“硅谷”、臺灣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的“中關村”可以說是比較典型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這里必須強調指出的是,由于創新型產業集群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且其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因此那些看起來雖然不屬于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但在不斷創造新產品、新品牌、新渠道、新商業模式,且在市場上有重要地位的產業集群,也應屬于創新型產業集群,至少應屬于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雛形或一種類型。如被譽為“東方紐扣之都”的溫州橋頭鎮的紐扣產業集群、紹興嵊州的領帶產業集群、樂清柳市的低壓電器產業集群、廣東中山古鎮的燈飾產業集群、蘇州吳江盛澤鎮的絲綢紡織產業集群、被授予“中國鞋都”的福建晉江的制鞋產業集群、河北邢臺清河的羊絨產業集群、青島的家電產業集群、西安的民辦教育產業集群等,都可在一定意義上算作創新型產業集群。
  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推進區域創新的重要途徑。首先,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區域內創新型企業最好的生存基地。創新型企業在創新型產業集群內能得到較好的專業化服務,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可促進區域創新的基本主體——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其次,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區域內教育科研機構的支持者和需求者,是創新型人才施展才華的大舞臺,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可成為區域創新的重要動力。再次,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區域內研究機構產品的重要市場,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可促進區域內研究機構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第四,創新型產業集群可以很好地將區域各種創新主體和要素整合起來,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可有力地支撐區域創新體系。
  二、國外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的主要經驗
  (一)在利用市場的基礎上,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國外絕大多數創新型產業集群是依靠市場,通過企業的衍生與扎堆自發形成的。因此,國外都強調市場在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但同時也強調政府的引導作用。據波特的簡單統計(波特,2003),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確的產業集群發展計劃,如在國家層面有加拿大、新西蘭、印度、馬來西亞與埃及等29個;在省/州/地區層面有美國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與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等14個;在都會城市層面則有包括硅谷在內的11個。
  韓國政府為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展,頒布了《研究合作促進法》和《合作性研究行為促進法》,制定了改善國家優勢政策、發展企業間網絡政策、區域發展政策和產業研發集聚政策等四類政策,建立了供應鏈協會和區域研發中心。區域研發中心一般由大學申請,中央政府審批,私人企業與大學、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擔費用。1995年建了3個區域研發中心,1996年10個,1997年1個,1998年13個,1999年10個。1991年,印度政府電子部發起了“軟件技術園區計劃”,在班加羅爾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軟件技術園區,利用產業集群方式發展軟件業。至90年代末,印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大國。日本東京政府為促進大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建立了一個企業產品和技術數據庫,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技術學習系統和合作交流系統,支持企業舉辦國內外貿易博覽會。
  (二)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產業集群是企業和產業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的產物,行業協會是維護企業間分工協作關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國外創新型產業集群離不開行業協會及相關組織的支撐。
  意大利對外貿易協會、地區商會和產業區俱樂部等在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為重要的汽車及其零部件產業區,為了促進產業區的持續發展,由都靈商會和皮安蒙特商會聯合推廣實施了“從概念到汽車”的項目。意大利產業區俱樂部是一個民間組織,其宗旨是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產業政策,增強產業區之間的相互交流,加強產業區的學習和研究,樹立意大利產業區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區之間的合作。俱樂部目前有28個會員,每年編輯出版《意大利產業區指南》,介紹意大利產業區的發展狀況與變化趨勢。美國加州議會中的酒業委員會對加州葡萄酒產業集群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強調教育培訓、金融等各類服務機構的作用
  教育培訓、金融等各類服務機構在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產業集群發達的國家政府都非常強調教育培訓、金融等各類服務機構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為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出資設立各類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對就業對象進行無償培訓。對申請創辦企業者要求其必須首先參加為期五周的培訓;對失業者要進行反復多次培訓,直至其就業;對在職人員也要開展相應的技能培訓。意大利各類服務中心為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意大利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建立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產業區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一般為公有機構,由生產商協會、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所有,提供信貸擔保、出口保險、組織展覽會、提供信息、處理客戶申訴、咨詢培訓服務、品質監控、資格授予、商標推廣和集中采購等一系列服務。在美國“硅谷”發展過程中,風險投資公司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風險投資不僅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解決了資金瓶頸,而且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和培養了新興企業家。在美國加州葡萄酒產業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釀造研究機構為其配套。
  (四)重視中小企業的作用
  許多創新型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即使是創新型大企業也是從中小企業發展而來。一個國家欲獲得國際競爭優勢,不能只靠本國的全球性大企業,還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業集群。因此,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
  意大利制定了許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意大利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支持;1952年通過的《莎巴狄尼法案》從信貸、擔保等方面明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1956年頒布實施的《手工業法》是意大利最早的小企業法;1977年第675號法律規定,在中央中期信貸銀行內設立中央擔保基金,為中小工業企業貸款提供擔保;1982年第46號法律規定,在工業、商業和手工業部設立技術創新特別滾動基金,用于鼓勵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1986年第64號法律專門制定了鼓勵年輕人開辦小企業的政策措施;1991年第317號法律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小企業創新的財政支持;1992年頒布的第488號法案對扶持中小企業預算做出了明確安排;1998年的第192號法案為防止大企業控制小企業做出了專門規定。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組織中小企業出國參展與考察,增進中小企業對國外市場的了解,制定人才引進措施等。
  (五)培育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區域文化
  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形成離不開區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許多國家將培育有利于創新的區域文化作為促進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舉措。美國“硅谷”的誕生就歸功于斯坦福大學鼓勵學校師生創業的全新理念。上個世紀60年代,加利福尼亞州出臺了支持大學研發和個人創業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險、不斷進取和寬容失敗的區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產性試驗的合作傳統,包括老企業給予新企業鼓勵甚至金融支持、各公司工程師之間非正式交流與合作、公司內部各層次人員間非正式的聯系與合作。日本東京大田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步培育了一種敢于創新的區域文化。年輕一代逐步形成了一種熱心于技術、挑戰高技術的共識,通過頻繁的交流,鞏固了技術綜合體。
  
工業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地方鏈接: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