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以“探索集群化發展模式,建設特色化產業園區”為主題,由火炬中心對2016年度的全國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進行了分析總結,并邀請了科技日報社副社長房漢廷、新華社絲路事業部曹文勝博士分別做了“創新驅動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與創新集群對接的思考”的專題報告。各個集群代表分別就一年來的工作推進情況和成效與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會代表還參觀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美亞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優秀企業的創新成果。安徽省科技廳、合肥市科技局和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與充分保障,省市的有關媒體也在第一時間作了采訪報道。
火炬中心張志宏主任在會上就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特別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推進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一是集群建設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門和企業界的高度認可與重視。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若干重點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成長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許多省市已將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并納入到與科技部的工作會商內容。多數集群形成了專門的政策舉措,包括財政經費、土地指標、專門機構等。二是集群建設模式為國家高新區的轉型發展提供了示范引領。通過政府的組織引導、科學的規劃定位、市場的資源配置和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提升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轉變了傳統的園區發展理念,促進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尤其為新升級的高新區發揮了戰略引導作用,在園區規劃、產業定位、產城融合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升了傳統園區對轉型發展的認識,促進了對園區建設的合理布局。三是集群協同創新為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提供了戰略支撐。創新型產業集群通過對外部創新資源的組織和集群內優勢資源的整合,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快捷、價廉的條件保障;通過對產業環境的優化以及產業鏈的延伸,提升了集群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截至2015年底,全國71家創新集群集聚的企業超過1.3萬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比2014年增長17%;集群企業的營業總收入超過3.7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8%。
張志宏強調,創新型產業集群是促進園區特色化發展的重要路徑。20多年來,國家高新區勇于承擔國家使命,推進科技與經濟、政府與市場、產業與院所的結合,探索出了經濟發展新模式和新機制。今年,正值國家“十三五”開局,國家高新區作為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必須強化三個"繼續":一是要繼續堅持科學、穩健和持續發展的園區建設理念,要在產業的定位、規劃和推進方面,強化與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模式的對接,要改變傳統的招商引資、征地賣地、財稅補貼等發展理念,轉向對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多元資本和品牌、標準等新型要素的集聚與培育。二是要繼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堅定不移地扭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利潤的經濟發展方式,強化對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培育,不斷激發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活力。三是要繼續調整區域產業的結構與布局,加大對資源枯竭性產業的轉型引導,強化對傳統低端產業的技術提升,探索引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徑,要通過產業集群化模式,把園區建設成為具有時代特征、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一面旗幟。
張志宏要求,國家高新區在新時期,必須借鑒創新型產業集群在“政府引導、產業規劃、資源整合、聯盟協同、產業鏈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探索集群與園區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一是發揮創新型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的帶動效應,著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國家高新區要圍繞集群的主導產業,強化園區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吸引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優勢資源的激勵機制,尤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格局下,要著力推動創業人才、創業資本、創業文化和創業市場的不斷繁榮,形成創新創業與集群產業充分融合、互為支撐、共同進步的生態環境。二是發揮創新型產業集群市場品牌的輻射效應,著力健全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體系。國家高新區要強化品牌對研發機構、高端人才和同領域項目的集聚力,形成大批擁有技術主導權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經濟的聚焦、聚集、聚變,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三是發揮創新型產業集群創新聯盟的協同效應,著力健全產城融合和創新驅動的新模式。國家高新區要通過政府和政策的引導,以聯盟的組織方式和協同機制,把區域的城市化發展與集群的產業化建設有機統一,降低綜合性資源的消耗,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的效率,促進產業鏈低成本和高質量的運行,探索產能輸出、技術溢出和成熟模式,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和產業的城市品牌。
本次培訓活動,內容豐富、形勢活躍、交流充分,各個集群建設單位表示,要在未來發展中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意識,大力推進集群產業的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特色化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