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江之濱的國家高新區——湘潭高新區,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改革開放的高地、產城融合的福地。
這里集聚了企業3400家,其中規模企業201家、高新技術企業154家;2018-2020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14.2億元、年均增長7.5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1.7億元、年均增長11.57% ;先后獲批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等16塊國家級“金”字招牌……
砥礪前行謀發展,奮楫爭先譜新篇。10年來,湘潭高新區踐行“三高四新”要求、爭創“五好”園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智造谷、建設自創區,構建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為主的“兩主一特”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有力。
主特產業引擎作用凸顯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湘潭高新區明確了“2+1+N”(智能裝備制造、精品鋼材與新材料、數字經濟、遠景未來產業)產業定位,制定發布了《產業轉型升級獎勵辦法》《鼓勵工業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12個政策規定,加快推動產業鏈集聚。同時,依托主特產業,做大做強崇德滑動軸承、世優第三方風電電控設備、鐵姆肯直驅式風電主機軸承等國內細分市場冠軍,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電機電控電傳動“兩新三電”特色品牌。
為做大做強主特產業,湘潭高新區圍繞湘鋼、湘電等大型優勢國企資源,出臺《支持企業裂變項目發展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從企業并購重組、核心技術人才、重大項目、經濟效益產出等方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同時,面向國內500強企業和優強企業精準招商,以現有企業為基礎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推動新型工業“裂變式”高質量發展。
創新資源不斷集聚
創新是第一動力。湘潭高新區積極打造科創平臺,加快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湘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湘潭高新區依托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智造蓮城”等平臺,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大廳現場服務+線下對接活動”的模式,打造集“交易、共享、服務、交流”四大功能于一體,線上線下互動、公益性與市場化服務相結合的“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
人才是第一資源。湘潭高新區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出臺《“551”人才計劃》《高層次人才津貼實施辦法》等政策舉措,設立2000萬元人才獎勵資金,高標準建設中南地區首個院士創新產業園,帶動引進歐陽曉平、鄧中翰、盧秉恒、彭練矛等院士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68名,形成國內少有的非省會城市高端人才“洼地”。引進特種機器人、超純高阻硅X光探測器、量子聚能供氧材料技術、數字雷達等院士項目。此外,設立總額30.3億元的湘潭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湘潭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等4只基金,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雙創之花。
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湘潭高新區出臺《鼓勵科技創新實施辦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基本形成了“1+4”(自主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引進、要素保障)雙創政策鏈。為做好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謀篇布局,湘潭高新區著力打造雙創“洼地”,積極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重點以“135”標準化廠房為載體,搭建火炬創新創業園、力合長株潭創新中心、東方金谷等12個創業孵化平臺,建成40萬平方米智能制造孵化集聚區,配套入駐豬八戒、騰訊、京東電商產業園、中電互聯等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打造線上線下創業孵化標桿,推動高質量創業孵化集群發展。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環境優則企業強。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湘潭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審批效能,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湘潭高新區積極推行“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區域評估制度,完成了安全、節能、水土、地災、環境等工程建設領域區域評估,其評估成果已率先應用于高新區新建工程建設項目;制定《承接落實賦權園區事項實施方案》,承接用好新下放的204項權限;全面實施“拿地即開工”、產業項目“閉環”審批等改革,高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提前辦結件同比上升30%,努力打造審批最簡、服務最優、門檻最低、材料最少、效率最高、費用最省、監管最規范的一流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湘潭高新區下足真功夫、提升軟實力,持續加快產城深度融合,累計投入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0余億元,新建長郡實驗學校、長郡高新實驗小學,開發建設了萬達、家家美等城市商圈,投資55億元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月星環球港正在加快建設,全力走出空間布局科學、產業活力強勁、生態環境優美的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130193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甲18號 郵編:100045 聯系電話:010-88656100 傳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