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南海,潮涌珠江。
十年來,中山火炬高新區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和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著力打造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標桿、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范區、創新發展主引擎、全國一流國家高新區。
2021年,中山火炬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480.2億元,同比增長9.0%。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最新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中居第42名,實現兩連升。
優化體制機制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中山火炬高新區敢為人先,不斷優化革新機制體制,釋放改革創新強能量,鑄造一流高新園區“鋼結構”。
中山火炬高新區推進與民眾街道的整合發展,形成“一體兩翼”的產業布局和“一江兩岸”的環境布局,進一步帶動中山環灣融圈向東發展。完善分配激勵和考核機制,2020年起發布攻堅克難任務、出臺人員考核考評六大辦法,充分調動高新區財政供養人員干事創業積極性。深化高新區所屬公司整體資產重組,承繼過去開創性實施“領導小組一管委會一產業公司”三級管理架構模式的基礎,進一步優化結構,強化專業管理;成立華盈投資公司,打造國有獨資專業金融平臺,探索產業創新和制度創新新路徑。在持續“抗疫貸”“黃金四條”等推出硬核爆款舉措上,繼續自我加壓,將項目“拿地即動工”時間縮短至破紀錄的16分鐘,推出中山市首個“帶設計方案出讓項目”,以更直接、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向企業落地項目“敞開大門”。
同時,中山火炬高新區優化城市建設,打造綠色高品質生活區。開足馬力完善內外交通路網,力爭早日建成“兩橫兩縱”高速路網和“六橫三縱”快速路網,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整體提升高新區公辦初級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目前該高新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均超45%。
加快產業升級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為經濟發展提供充沛動力。作為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初心使命的中山火炬高新區,堅持產業立命、工業立區原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建設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高技術產業平臺,建好高端“智”造產業大格局。
數據顯示,中山火炬高新區三產比重由2012年的0.12:80.12:19.76優化至2021年的1.2:65.0:33.8;2021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58.02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超14%。
支柱產業集群發展態勢良好。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助力中山火炬高新區入圍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50強,入選首批“廣東省特色產業園”;裝備制造產業堅持“緊盯科技最前沿”原則,強化頭部企業引領作用,促進明陽智慧成為中山市首家廣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簽約中譽科技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帶動高新區裝備制造業加速向千億元產業集群邁進,產業產值首破900億元大關;光電產業“蝶變”效應顯現,以光學成像產業為依托,加速推進光電領域智能化、數字化升級,延長產業鏈條,重點發展光學感知、智能顯示和智能照明三大方向。
加速科創布局
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山火炬高新區始終將創新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優質研發機構、發展領先創新主體、建設一流孵化載體、招引前沿雙創人才等方式,推進該高新區的“高”“新”發展,構建優質發展格局“主陣地”。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中山火炬高新區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啟動碩博聯合教育培養基地——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累計建設高端科研平臺超10個。培育優質研發機構,廣東省級以上(含)研發機構超170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12家,省重點實驗室5家,對高新區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科技支撐作用。
同時,中山火炬高新區積極發展領先創新主體,截至2021年,中山火炬高新區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617家,高新技術企業442家,其中2021年442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11.4億元,同比增長32.8%,拉動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14個百分點。建設一流孵化載體,十年間中山火炬高新區國家級孵化載體從1個增加至9個,在孵企業超700家。招引前沿雙創人才。截至目前,該高新區擁有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5個,占中山市100%。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中山火炬高新區將牢牢把握“高”“新”發展定位,轉作風、再出發、開新局,加快推進“二次創業”,抓住黃金機遇期,逐步實現與深圳、香港等珠江東岸先進城市的創新融合、產業融合、交通融合、制度融合、環境融合,建設中山市對接深港資源“黃金”通道的核心區域,力爭早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愿景。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130193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甲18號 郵編:100045 聯系電話:010-88656100 傳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