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技園區對美國硅谷最為了解,也曾經對以色列的發展進行過關注。通過這組深入研究的報道,希望對我們的鄰居韓國進行更深入地了解,并獲得積極的借鑒。
一、韓國大德:以服務類企業為主
大德科技園區于1973年開始興建,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產、學、研綜合園區,匯聚著韓國高等科技學院等4所高等學府、70多家政府和民間科研機構、2000余家高技術企業、幾萬研發人才、全國一流的研發設施與創業創新環境。
現狀與前景:形成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等多領域支撐的格局
大德科技園區的建立是韓國政府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標是把該特區建設成為韓國乃至亞洲最優秀的研發、人才培養、產業化和培育新產業的基地,成為推動韓國經濟成長的加速器。大德科技園區重視基礎研究等創新研發活動,其主導產業處于價值鏈的上游,企業以創新和研發活動為主,作為大德谷的研發核心區,大德科技園區是韓國最大的產學研基地和產業圈。
高科技產業以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等為主,多個領域并重,均衡發展。其中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的企業數各占18%,化學工程占14%,材料科學占11%,能源占10%,航空機械占9%。
韓國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委員長宣布設立“大德研發特區特別委員會”,并計劃到2009年,將吸引800多家企業和15家外國研發中心和研發類企業投資。到2009年,園區入住企業年銷售額將高達26000萬億韓元,形成信息技術(IT)、生物科技(BT)、納米科技(NT)、放射線科技(RT)等4個產業聚集帶,在建立各產業聚集帶的基礎上建立產業聚集帶產學研間的網上虛擬研究室,形成科技公園。
企業發展:企業數目多,增長快,到2005年達2000多家;以研發服務類企業為主
從初期階段的1995年不到40個企業,增加到1997年120個,1999年300個。到了2001年上半年猛增到700個之多,2005年,園區企業數量突破2000個。
企業以研究開發服務類企業為主,現在情報通信、生命科學、原子能、機械、化學、宇宙航空等尖端技術各個方面活躍的優秀人才已經直接投入到了制造業的領域,實現把研究室內開發完成的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產業化,商品化的目的。
技術創新:支持基礎科學領域研究,推動前沿科技領域研發;形成了以企業為開發主體,政府承擔基礎、先導、公益研究和戰略儲備技術開發,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
大德科技園區主要研發項目都屬于科技前沿領域,主要涵蓋信息、生物技術、基礎科學、資源、能源和公共福利等。其中信息技術領域主要包括下一代半導體技術和寬帶數字網絡技術,而生物技術領域主要研發新的生物技術材料、生物醫藥和農藥。
園區積極推動科學研究中心(SRC)、工程研究中心(ERC)和區域研究中心(RRC)的建設。目前,園區內已經建成包括漢城國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在內的27個科學研究中心,包括KAIST衛星研究中心在內的36個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包括忠南國立大學軟件研究中心在內的38個區域研究中心。
長期以來,韓國的重大科技開發項目都由政府確定。隨著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和競爭的不斷加劇,韓國政府開始通過“產學研協同技術開發”,著重提高企業技術研究開發的水平和效率。在研發投入上,韓國經歷了由政府主導型向企業主導型的轉變。
政府設立“創業基金”,對遷入大德的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企業予以扶持,并提供搬遷補貼、設施補貼、招工補貼、人員培訓補貼等。設立科學技術振興基金、產業基礎基金、產業技術開發基金、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等,用于對特定部門的技術開發活動進行支援。
人力資源:高等院校為園區提供大量優秀人才,大學院校按照企業需求培養所需人才;就業人員以各類研究人員為主
大德科技園區利用靠近韓國科學英才搖籃之美稱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忠南大學、韓國情報通信大院等高等院校的有利條件,從這些高等院校中大量引入各研究所和風險企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PAGE_BREAK#
園區現在容納約20000多名科研人員。其中4853名韓國理工類博士學位取得者在園區的各個研究所工作,這約占韓國理工類博士學位獲得者總數的10%左右;其余的碩士有15000多名。高素質人才梯隊使大德科技園名副其實地擔負起代表著韓國科研現代水平地位。
隨著大企業紛紛宣布允許特許經營,并新增設了專門負責特許經營的職務CPO,企業對特許經營的關心不斷增加,為適應這種需求,大學開設了專門講授特許經營的課程。韓國特許廳宣布從2006年第一學期起在韓國科學技術院、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等全國16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學校新增設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課程。
園區內就業人員以各類研究人員為主,其余相應支持機構人員占很小的比重。各類研究人員又以政府研究人員最多。
中介組織
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綜合支持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支持服務,促進其經營活性化,提供中小企業情報、咨詢、創業支持、資金支持、技術開發支持、地方商品展示販售、支持企業集團化等。
專業中介機構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從技術、人事以及企業經營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的優質的咨詢服務。為園區內企業對建廠許可的取得、稅收和關稅的減免程序等專門領域給予咨詢服務。此外,專業中介機構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各種許可申請的代辦服務并對投資者在韓國居住的生活條件方面提出的咨詢進行解說服務。
地方政府通過大韓投資服務中心的先進管理系統向投資活動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大德地方政府通過大韓投資服務中心的先進管理系統向投資活動提供一條龍式服務。所謂一條龍式服務就是對投資活動從初期投資商談,到取得許可,乃至投資事后管理的整個投資過程進行管理的服務。在外國投資者明確投資意向時,服務中心將派出一名負責人幫助投資者完成整個投資過程。企業成立后,服務中心也會派一名專家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上的一切困難。
大德科技園區內入住的研究所和大學等均下設中小企業孵化器,以尖端領域為中心,使風險投資創業和保育事業得到發展。2004年6月,統計大德17個機關下設孵化器所有孵化企業顯示,在孵企業數目多,每家機關平均有8家在孵企業,在孵企業平均雇員為8人,處于成長階段。
二、愛爾蘭:讓軟件成為支柱
愛爾蘭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是一個面積只有70282平方公里,人口僅400多萬的小島國。2000年,愛爾蘭人均GDP2.4萬美元。2004年軟件產業銷售收入達205億美元,軟件企業900家,從業人員2.4萬,出口量已超過美國、印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產業發展:以軟件產業為特色,成為世界第一大軟件出口國和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以往愛爾蘭被稱作“歐洲鄉村”、發達國家中的“第三世界”。目前,軟件產業已經成為愛爾蘭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愛爾蘭成為歐洲第一大軟件集聚地。
由于本國人口少、傳統產業規模有限、市場需求也有限,愛爾蘭較早地把軟件產業發展的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使自己的研究開發牢固地建立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之上。特別是,根據本國軟件人力資源不同的特點,發展中間件產品,接受外包代工訂單,主攻非品牌軟件出口。根據歐洲市場20多種不同語言的實際需要,愛爾蘭將自已定位為美國軟件公司產品歐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成為美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強調面向國際化的軟件產品的系統化服務,提供從手冊、包裝到CD-ROM的制作等全方位的服務。由此,愛爾蘭贏得了“凱爾特(Celtic)虎”、“歐洲軟件之都”、“新的硅谷”、“軟件王國”、“有活力的高技術國家”、“歐洲高科技中心”等美譽。
企業活力:外國企業是愛爾蘭軟件產業的主力軍,本土企業規模小
愛爾蘭吸引了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進駐,成為摩托羅拉、IBM、INTER等公司歐盟總部所在地,全球十大軟件公司有七個在愛爾蘭辦廠,他們帶動了愛爾蘭本土企業的成長,如AePONA、EWARE、Network365、Telecom、Trintech、Xiam等。愛爾蘭本土軟件企業750多家,占總數的84%,但創造出的軟件出口額只占6.3%。可見,愛爾蘭本土企業規模比較小,而外國企業雖然數量少,卻是愛爾蘭軟件產業的主力軍。#PAGE_BREAK#
技術創新:建立國家科技園,促進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政府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和推動技術創新
愛爾蘭軟件產業的發展,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轉化,以及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銜接和緊密結合。政府向科技開發部門注入大量資金,大力扶植大學校園公司。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建在愛爾蘭西部的列墨瑞克大學和國家科技園,它們在運行上和組織結構上都充分體現了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緊密聯系,是企業與教育和科研機構、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系的紐帶,并為高技術企業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和孵化服務。
在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方面,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是比較成功的。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科研人員自己開公司,二是企業與學校建立聯系,企業給研究機構投資,從而享受他們的成果。愛爾蘭法律規定,以國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軟件知識產權,在技術轉移時國家持有的產權不得超過15%,即大學與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持有85%以上的知識產權。
在2000~2006七年國家發展計劃中,研究、技術與創新投資是愛爾蘭國家發展計劃中的優先項目,旨在加強研發與創新,計劃總額高達19.5億愛爾蘭英鎊(24.77億歐元)。2000年3月,政府建立了5.6億愛爾蘭英鎊(7.1億歐元)的“技術前瞻基金”,旨在加強信息通訊技術與生化領域的高水準的研發工作,促進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為了鼓勵科研創新,愛爾蘭專門設立了科學基金會。
人力資源:國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各占半壁江山;注重高素質人才培養和引進,是歐洲教育質量最高的國家
愛爾蘭政府積極吸引海外高素質人才到愛爾蘭工作,鼓勵留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學習和工作過的愛爾蘭青年回國創業;鼓勵外國軟件公司到愛爾蘭從事研究開發。同時,放寬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外籍技術和知識勞動力到國內就業,給他們提供各種比較優惠的條件。據統計,愛爾蘭每年大約有2.5萬人回國,這些回國人員帶回了最新的技術和資金,為愛爾蘭的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介組織:愛爾蘭工業發展局和愛爾蘭企業局是促進軟件業發展的主要中介機構
愛爾蘭工業發展局(IDAIreland),它是獨立的準政府性引資促進機構,專門負責引進外資業務,鼓勵現有外商投資企業擴展,促進地區工業的協調發展。IDA通過在全球的多家辦事機構著力宣傳本國的良好投資環境,致力于尋求國際上可轉移的能夠在愛爾蘭有效運營并獲利豐厚的優勢項目,并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政策導引、有關財政扶持及咨詢意見。通過IDA的努力,愛爾蘭已成為準備實施全球戰略進入歐洲市場的外國公司的理想投資地區。2001年,IDA正式更名為愛爾蘭投資發展署。
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Ireland),主要任務就是與中小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幫助企業持續提高競爭力,大力推動企業的銷售和出口增長,擴大就業。同時它也是愛爾蘭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
三、以色列:人力資源為根本
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50萬、資源匱乏的以色列,人均GDP達1.718萬美元。通過大力支持信息產業,以色列已經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發展中心。
產業發展:IT和電信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以色列的公司在世界電信業有著較重要的位置,許多話音通信和數據通信公司已被看成是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的公司。以色列的電信公司致力于交換、發送、接入網絡、計算機電話集成、因特網接入和電話、光纖、XDSL、無線通信、網絡管理以及視頻和圖象處理等工作。目前全球通信設備的15%來自以色列,5%的全球數據通信市場為以色列所擁有。
人力資源:以色列擁有高素質的人才
以色列在IT行業取得如此的成就主要是由于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一方面,以色列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著很高的學術水平,如以色列工學院、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二是由于以色列國防軍(IDF)的義務兵役制,給許多年輕人提供了基本的技術經驗,并且在IDF的許多技術兵種中都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許多以色列的企業家都是在IDF的研發機構中得到培養和鍛煉而成長起來的。三是前蘇聯解體后有超過100萬的移民來到以色列,其中有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另外軍工行業的許多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逐漸轉向民用電信和數據通信公司。
政府支持及中介組織:以色列政府通過鼓勵R&D投入、吸引科技移民、設立孵化器等方式對技術研發進行支持
鼓勵R&D投入。頒布《工業研究與開發鼓勵法》,對政府批準的研究與開發項目提供所需資金的30%~66%的財政支持,待企業成功后,通過專利權稅收回。
以色列政府擁有很多支持科技發展的項目,包括孵化器、對初創企業的資助、推動基本研發的合作計劃等。1973年設立的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就是負責支持和鼓勵科技研發的。并組建了國家管理機構——以色列小企業局,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等中介組織,從組織、經費和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小企業局是半官方、非營利的自治機構,現在每年經費是1000萬美元,由政府提供,其中教育培訓費用占500萬美元。小企業局的全部工作都是圍繞為企業的創建和發展營造有利環境進行。如推動制訂和實施政府關于鼓勵小企業的政策,制訂和實施各種支持小企業的辦法等。(來源:《大學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