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工業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一、實施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豐富的創新資源,創新了體制機制,優化提升了發展環境,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成為我國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為引領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先導。

  當前,國家高新區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從國際看,經濟全球化、創新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從國內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經濟結構急需轉型、經濟發展方式急需轉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從國家高新區自身來看,原始創新能力需要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需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產業國際競爭力需要加強,輻射帶動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水平需要不斷提升。

  國家高新區的建設和發展經過十年的初創發展階段和十年的“二次創業”發展階段,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總體要求是創新驅動、戰略提升。實施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既是新時期賦予國家高新區的歷史使命,也是國家高新區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內涵和目標

 ?。ㄒ唬﹥群?。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全力提升國家高新區的科學發展水平,最終實現“四個跨越”。即:

  ——從前期探索、自我發展向肩負起創新示范和戰略引領使命跨越;

  ——從立足區域、集約發展的資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協同創新的產業組織方式跨越;

  ——從要素集中、企業集聚的產業基地向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跨越;

  ——從工業經濟、產業園區向知識經濟、創新文化和現代生態文明和諧社區、高科技產業增長極跨越。

 ?。ǘ┠繕?。

  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努力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引擎,實現創新驅動與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域,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的核心載體作用,以更強大的創新能力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

  通過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等三類園區的建設,通過“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和“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等專項工程的實施,實現: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端創新資源和要素進一步向企業集聚,企業原始創新的意識與能力顯著增強,從事研發設計、技術創業、成果轉化、產業促進的服務機構進一步完備,創新體系和網絡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大,建成一批世界水平的研發基地,形成一批全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突破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專利和標準。

  ——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程度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比例大幅度提升,文化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

  ——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節能減排深入推進,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大幅度下降,土地集約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加強。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功能日益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居民就業充分,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區域經濟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先進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創新創業理念不斷深化,協同創新環境不斷優化,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在“勇于創新、敢于創業、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高新區精神指引下,形成具有特色的國家高新區文化體系,文化價值和品牌具有較強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

 ?。ㄒ唬┻M一步探索有利于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體制機制。

  1.先行先試。按照中央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斷深化改革,強化統籌協調,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開放共享;大膽探索改革措施,先行先試,進一步破除影響科技與經濟結合、影響科技創新效能發揮的障礙,激活科技要素。

  2.創新管理體制。堅持精簡高效和服務型政府的管理理念,優化“小機構、大服務”、“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從立法和制度安排方面,賦予國家高新區必要的經濟、社會、行政等管理權限和職能,強化高新區管委會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科技創新促進功能,提高管理服務效率。

  3.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全面落實好國家和地方的已有政策,建立與完善政策落實督辦機制;加強政策的探索和創新力度,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有利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各項政策。

 ?。ǘ┞氏冉⒁云髽I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1.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產業化中的主體作用;積極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科技項目,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和集聚;引進和建設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應用型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載體。

  2.深化產學研合作。建立更為順暢的產學研用合作關系,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積極營造環境,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資源和能力,建立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的新機制;制定鼓勵產學研合作和創新能力轉移和提升的政策措施,探索和實施科技成果處置權、分配權和股權激勵等的政策試點工作;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規劃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機構和組織;推廣以企業為主導的委托研發、組建聯合實驗室、成立合資公司、合作開展中試以及技術許可、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多種合作模式;健全產學研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為產學研合作提供服務的科技中介體系,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財政和金融支持。

  3.著力提升創業的質量和水平。鼓勵國家高新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大學科技園等孵化服務機構,并把孵化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作為國家高新區發展的重要考核內容;建設一批新型創業孵化機構,創新孵化模式,實現科技企業孵化器由政府主導向多元產權組織形式的轉變,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孵化器運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勵其在服務空間、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開展新業務。

  4.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開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繼續開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加大創新基金對區內企業的支持力度。

  5.加速科技企業快速成長。著力建立和完善科技企業加速成長機制,大力發展適合于高成長性企業加速發展的科技企業加速器,形成有利于企業快速擴展的空間載體;加強在市場開拓、投融資、上市、產業對接等方面的服務,促進企業快速成長,著力培育一大批瞪羚企業;創新并優化管理體制,鼓勵風險投資機構、民間資本通過股權投資等形式參與加速器建設運營,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加強建立科技企業加速器與孵化器對接機制,形成共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6.做強做大高新技術企業。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加速各類高端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現代產權制度;鼓勵企業圍繞創新發展進行并購與重組,支持跨區域整合與產業鏈整合,做大企業規模;促進企業“走出去”,提升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創制,提高技術主導權與市場控制力,提高企業品牌價值。

 ?。ㄈ┘涌炫嘤桶l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1.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國際競爭格局的前瞻性趨勢研究,明確產業細分領域、關鍵技術、重點產品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統籌協調、穩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設和發展;研究和制定支持細分領域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2.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核心載體作用,以整合技術資源為基礎,采取“政府啟動、多元投資、需求導向、市場運作”的運行模式,圍繞產業鏈,集成各種要素;制定相關政策,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入、培育和發展;加快建立技術標準,加速重大技術成果轉化;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全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以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形成新的服務業態;大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行業,完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大幅度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例。

  4.大力促進文化科技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加強文化科技基礎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實現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的有機融合;注重文化科技研發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加強文化科技人才培養。

  5.著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積極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在產業集群內的轉化;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加強集群發展規劃的科學性,整合各種創新資源,力爭集群在新興產業的重點細分領域取得定價權、標準權等國際話語權,在原創性、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從根本上改變產業跟從、技術依賴的格局。

  6.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國家高新區在傳統產業改造中的技術優勢,提升關鍵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水平,延伸產業鏈,發展高端制造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扶持企業發展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力推動企業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加快技術、產品、人才對周邊區域的輻射,發揮好國家高新區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

 ?。ㄋ模┻M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

  1.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圍繞產業創新需求,以加速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創業、成果轉化、產業促進服務類機構;建設技術信息、檢驗檢測、中試孵化、技術交易、科技金融、國際化發展等公共服務平臺;培育研發設計、研發服務管理、創意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現代會展服務等科技服務業;積極推進科技服務機構的建設;結合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打造科技服務業集聚區。

  2.深化技術轉移。圍繞自身產業發展特點,進一步激發技術市場服務體系的活力,建設一批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轉移途徑;充分發揮創新驛站的作用,促進技術創新能力向企業轉移;大力推動技術創業、產學研深度結合、科技企業股權并購等技術轉移有效途徑;積極推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入股、國內外技術合作;進一步落實技術交易營業稅、技術轉讓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促進科技服務新業態發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服務、云計算應用、生命健康技術服務、外包服務、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新業態;鼓勵建立產學研主體和科技服務機構的利益共享機制,構建服務于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技術、市場、資本有機融合的科技服務產業鏈和大平臺,促進科技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ㄎ澹I造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1.建立健全金融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已經形成的綜合優勢,吸引并引導包括商業銀行、創投機構、擔保機構、保險機構、保薦機構,信托機構等金融服務機構服務于高新區,使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性的金融機構聚集區和金融創新的試驗區;通過創新財政資金的支持方式,大力發展包括天使投資、創業風險投資、產業并購基金、銀行信貸、信用擔保、科技保險、小額貸款、企業上市、信托發行、債券發行、融資融劵、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大力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積極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有機結合的新機制、新模式;不斷優化投融資結構、不斷豐富投融資方式,不斷增大投融資強度,積極搭建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多種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組合運用,集成科技金融資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融資提供綜合服務;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促進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

  2.大力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切實發揮人才高地的作用,繼續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育的政策和機制,加快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的人才選拔機制、用人機制和評價機制;培養和支持一批中青年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業投資、科技中介等創業服務團隊。

  優化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結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對優秀創新創業人才、企業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特別要重點支持和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領軍人才。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提升企業家職業化水平,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念、戰略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習機構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配置、人才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等機制,充分調動人才創新積極性;創新人才發展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政府購買人才公共服務的制度。

  3.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強化“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的創建工作,優化出口貿易結構,提升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比重和水平,大幅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比例;加快國際科技與商務合作平臺建設,著力引進境外研發機構入駐;鼓勵建立海外科技園,探索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發展的路徑和模式,營造國有、民營、外資研發機構平等競爭的一個創新環境。

  主動參與國際經濟與產業競爭。加強國際科技、經濟合作,提升整合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能力,形成多形式、廣領域、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探索國際技術轉移新模式,建立一批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新建一批聯合研發中心,不斷創新與國際組織、技術轉移機構的交流合作機制;推動技術出口,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建立海外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基地。

 ?。┨嵘茖W發展水平。

  1.切實關注和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營造集教育、醫療、金融、文化、體育、購物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便捷生活環境;高水準建設花園式休閑社區、數字化學習社區、國際化社區等各類主題社區,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健全就業、養老、失地農民安置等社會保障制度,大力改善和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能源、資源和土地的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切實注重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實現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制定節能減排標準,嚴格控制企業不可再生能源耗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營造生態綠色環境,提高整體綠化覆蓋率,打造綠色生態格局。

  3.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推進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市政等智慧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高新區向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園區轉變;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推進電子政務服務,探索建設智能政府;推廣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智慧社區、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服務領域廣泛應用。

  4.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挖掘、凝練和提升“勇于創新、敢于創業、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持創新、鼓勵創業”的發展理念和“科技創造財富、科技富民強國”的文化;用精神、理念和文化激勵具有強烈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科技企業家迅速崛起,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全面激發區域創新創業活力。

  著力強化品牌意識,從戰略層面構建國家高新區品牌,打造既體現產業特色又具有創新文化內涵的區域整體形象;建立有效的文化傳播和示范推廣機制,展示國家高新區發展成就,擴大國家高新區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四、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組織實施

 ?。ㄒ唬┘訌妼腋咝聟^分類發展的指導。

  1.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建設,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打造全球性創新極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加強在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探索,率先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強化引領示范作用。

  推進“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加快創新資源的集聚,構建創新網絡,發展創新經濟,打造區域創新中心。

  開展“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2.促進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跨越發展。加強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指導和督察,推動其進一步提升認識,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理順管理體制,落實相關政策,完善創新服務功能;積極開展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推進國家高新區間的互利合作和人員互派。

  3.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科技部宏觀引導和規劃、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具體業務指導、高新區所在市人民政府具體推進的管理體制,形成國家、地方、社會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聯合治理新模式,以適應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的新要求。

  4.優化戰略布局。根據國家宏觀戰略部署和地方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國家高新區的區域布局;指導幫助省級科技部門在基礎較好的地區培育一批起點高、特色鮮明的省級高新區;鼓勵國家高新區建立戰略聯盟,主動有效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加強跨國、跨區域的創新合作與產業整合。

  (二)重點實施“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和“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

  1.重點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實現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集聚,每個國家高新區形成一個或若干個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為依托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2.整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加強科技服務機構建設,整合科技服務資源,提升科技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與產業互動,培育科技服務新興業態,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

  (三)完善評價考核工作機制。

  1.確定“三類園區”戰略提升行動目標要點(見附件1),2016年進行中期檢查評估,2021年完成績效評估。

  2.完善《國家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見附件2),加強年度評價考核,強化管理。組織開展國家高新區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和區域發展需求進行針對性指導,并實施動態管理。

  3.促進地方政府優化對所在地國家高新區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有效發揮評價對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引導作用。

 ?。ㄋ模┘訌娊M織領導和支持。

  1.科技部有效聚集相關創新資源,加大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主體計劃及相關平臺建設等項目在國家高新區實施,相關改革和政策措施在國家高新區先行先試。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具體負責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的組織和指導,并加大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計劃項目對國家高新區開展的高新區提升行動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

  2.國家高新區所在省、市政府應將國家高新區的創新發展列入重點工作,把支持國家高新區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定位,重大發展問題應納入部省會商的內容;地方政府應給予國家高新區充分的財政、土地、政策保障和相應的經濟行政管理權限,能夠整合所在地區創新資源,有效往高新區內集中,充分發揮資源集聚整合的效益。

  3.省級科技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國家高新區的業務指導、評價、考核和監督,統籌省內科技資源,加大對高新區的支持。

  附1

  “三類園區”戰略提升行動目標要點

  為實現到2020年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階段的總體目標,根據現階段各國家高新區發展實際和發展態勢,對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實施戰略提升行動,提出如下目標。

  一、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著力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到2020年實現技術創新領先、產業領先、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先、體制機制創新領先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對其它國家高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引領和示范。

  確立創新引領、戰略示范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政策、制度以及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創新創業載體,集聚一批世界一流高端人才,實現知識創造和技術發明的領先;培育一批技術國際領先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形成產業競爭的國際優勢;主動整合和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采用跨國跨區域協同創新的產業組織方式,形成具有創新驅動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發展格局中,實現產業的價值鏈高端控制優勢。

  成為支撐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創新經濟體。率先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方式,持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創新型產業集群等新型經濟結構成分實現優化和壯大,成為新產業、新業態最重要的發源地,能夠引領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有效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結構改善和質量提升;資源進一步集約利用,產出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成為高效發達的局域創新系統??萍寂c經濟密切結合,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成為發達的局域創新系統,具備高水平的知識創造、高效率的知識轉化和高速度的價值收獲的功能,形成規范、完善和持續穩定的創新政策體系,形成有利于高水平知識創造和持續注入創新原動力的良好環境,形成大學、科研院所、社會研發機構、政府和企業更加緊密結合、更加有效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高,高端人才進一步集聚,科技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平臺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

  成為現代文明進步的新型城區。具備良好、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適應未來發展要求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社會管理方式全面創新,能提供規范的社會管理、公平的社會環境和優質的社會服務;科技、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成為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環境友好、宜居宜業、城市智慧、文明進步的新型城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目標要求:

 

  二、創新型科技園區

  全面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到2020年成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成為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科技、經濟、社會等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功能區,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中樞。

  全面實現創新驅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創新型經濟成分大幅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長期競爭優勢明顯增強,成為支撐地方經濟的新支柱和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政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研發機構和研發載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實現園區創新資源的進一步集聚和園區創新資源與區域創新網絡的有機銜接;創新網絡更加完善,創新創業更加活躍,集群創新的優勢更加明顯;園區成為區域創新系統的重要結點和核心樞紐。

  建成現代城市功能區。圍繞現代城市、創新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潮流,建成現代科技新社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城市化建設統籌推進,實現能源、資源和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實現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創新文化建設取得實效,形成良好的品牌價值和創新凝聚力。

  形成區域優勢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和聚集創新資源,有技術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基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形成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能力,實現主導產業的技術優勢和規模競爭優勢;發揮面向區域產業集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導向能力和對區域傳統產業的改造能力,實現園區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目標要求:

 

  三、創新型特色園區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到2020年成為具有創新驅動能力、符合區域發展特點和特色優勢突出的園區,實現引領產業技術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產業升級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功能。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創新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創新環境進一步改善,研發機構和研發載體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龍頭骨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技術轉移轉化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創新創業更加活躍;基本形成具有產業價值鏈控制優勢并具有規模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聚集區。

  產業發展特色突出。發展符合區域資源特點的產業形成較大規模,基本擁有產業發展趨勢的話語權,在標準制定、品牌建設、原材料定價等關鍵環節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特色產業產業鏈較為完整,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形成圍繞特色產業創新發展的軟硬環境;圍繞特色產業積極推進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設,形成了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初步實現從成本依賴型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轉變。

  發展模式創新。在體制機制、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環境文化營造、園區建設、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在輻射、帶動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發揮了強有力的影響。

  目標要求:

 

  附2

 

工業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地方鏈接: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