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吳貽康:情系中關村 促進國際化

來源: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11-26

吳貽康: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名譽顧問。曾任原國家科委委員兼國際合作司司長。先后任駐瑞士、英國科技外交官,駐美公使銜科技參贊,聯合國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科技組中方主席、亞洲企業孵化協會高級顧問。原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會長、名譽會長。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高新區成立30周年。值此紀念第一個國家高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30周年之際,激起我無限美好的回憶。

在中關村的發展歷程中,我曾積極參與了國際化的推進工作,特別是在起步階段。翻閱當年一些簡報和總結,我親身經歷的往事歷歷在目。一些事情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但是當初是屬開創性的工作,正如中國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我于1985年底到1990年底退休,曾任國家科委國際合作司司長、國家科委委員,其中頭兩年還兼任中國科技交流中心主任,所以也便于科技外事工作的統一組織和協調。

(一)推動中關村民辦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解決出國難問題

為貫徹中央關于支持“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民辦技術產業的發展,扶植民辦企業向外向型企業轉化,以適應“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形勢的要求,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交流中心于1988年3月先后分別與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的四通、信通、科海、京海、科里高、三環、北方、海華等8家主要高技術公司達成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

當時“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有140多家高技術企業,近三年銷售額以300%的速度增長,成為我國最大的計算機和元器件市場。但其發展中仍面臨許多問題,如投入國際大循環中,將拳頭產品打出去,急需開辟國際市場,了解國外市場信息,跟蹤國外新產品的發展,建立國外合作渠道,而民辦企業在開展對外活動中申請出國手續繁瑣,需經區、市層層上報審批,一般需幾個月甚至更長,常常貽誤商機。

根據合作協議,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可以提供國外合作渠道和信息,包括可利用我駐外40多個使領館科技處、組,及與交流中心有合作的社團、公司、企業的關系,還可協助做好技術和智力引進、輸出和培訓。這些公司的人員出國進行技術貿易活動、出國考察交流和國際展銷等可作為與交流中心合作的外事項目,直接上報國家科委審批,可以大大簡化手續和時間。當時這也是一種臨時措施,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建立,這項工作到1989年2月改由北京市和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辦理。

協議草簽后立即辦成多項實事,如為四通、信通公司迅速辦理了6批19人出國立項審批。過去僅審批一項,一般需時一個半月,現只需一兩天即完成。經交流中心推薦,北方電腦公司與日本廣島交易株式會社合作生產新型電腦玩具,進行技術論證。組織這些公司1988年6月和8月赴澳大利亞、新加坡參加國際展覽、推銷產品。1989年赴蘇聯、波蘭參展。根據四通公司建議,擬組織赴美展覽以打開美國、加拿大市場。交流中心還整理了各公司需了解國外技術信息和我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可行性,發向我駐外使領館以收集信息。

經我報請時任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贊同,由國家科委副主任蔣民寬和朱麗蘭于1988年3月18日晚出席了交流中心與“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有關公司簽約儀式,會上他們還講話祝賀。國家科委有關單位、8名我駐外科技外交官、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王世雄、海淀區科委主任胡定淮和各公司總經理出席,共70余人。簽約儀式由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劉東升主持,我在講話中介紹了合作的意義和內容。各公司領導也很興奮,京海公司總經理王洪德生動地介紹了出國買技術難,辦手續達一年之久,最后使該公司失去了一次競爭能力的事例。他說:“這次協議的簽訂是國家科委給予民辦企業最大、最具體的支持,縮短了我們走向國際市場的距離”。

隨后,國家科委考慮要進一步解決全國執行火炬計劃中普遍存在的出國難問題,于是由國家科委國際合作司與火炬中心等委內有關單位起草了《對高新技術企業部分科技人員或商務人員多次出國(含赴港澳)的審批手續適當簡化辦法》。經征得中組部、外交部、國務院外辦和港澳辦同意后,國家科委于1990年1月上報國務院。當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關于簡化高技術、新技術企業部分人員多次出國審批手續》,即凡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根據國家科委發布標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按實際需要選定一至五名政治思想好,又有專業技術、外貿知識、外語水平的科技人員或商務人員,按隸屬關系,報中組部授權的出國人員政審部門,預先做好審查工作,辦妥審批件,可在政審有效期內再次辦理出國(境)手續。而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外承擔火炬計劃項目的企業則可選一至二名辦理再次出國手續。當時被稱為“火炬司令”的國家科委副主任李緒鄂對此十分關心,還叫合作司到管理辦法的批準單位對批件中的細節作出解釋。至此,在解決出國難的問題上又邁進了一步,有利于國際化工作的開展。

(二)舉辦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高技術產品介紹會

在1988年5月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之際,為支持高新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科技交流中心于1988年6月1-2日在中國科技情報所舉辦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高技術產品介紹會,19家民辦和國營公司、科研機構展出105項電子、計算機及通信等產品。外國駐華使館科技、商務官員和外商、記者對此十分重視,雖然展出面積僅400平方米,但兩天內參觀洽談者達千名。美國科技、經濟、商務參贊和武官分批來館逐臺參觀;蘇聯使館先后來過三批,稱愿購計算機;前民主德國和印度使館還組織代表團來參觀。外賓對不少產品表示了合作愿望,如中國計算機系統公司的電廠、石油化工用計算機系統和太陽能日光燈,信通公司的時間分割多功能傳感器、衛星電視天線,四通公司的四S編輯排印系統,太極公司的2220和北方公司的BF286、386微型超小型計算機,四達公司的中空金屬充壓“O”形密封圈,九州科技開發公司的電子回旋共振離子源等引起外方興趣,商談了購買或合作協議。

1988年6月1日晚,國家科委副主任阮崇民和蔣民寬舉行了招待會,北京市副市長陸宇澄和機電部副部長張學東出席。在招待會上,參展單位的領導得以與外賓見面,直接建立聯系,洽談業務。新聞機構也對此活動做了大量報道,為中關村高新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通渠道做了良好嘗試。如太極公司就與美國、蘇聯、前民主德國、前聯邦德國和保加利亞的30多家公司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包括代銷產品、技術合作和技術轉讓。

(三)介紹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香山消夏招待會”

為促進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國際化工作的發展,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科技外交要作為打破西方制裁突破口之一”的精神,根據國務委員宋健同志的倡議,經商請外交部同意,國家科委和北京市聯合于1990年8月24日在北京香山飯店為駐華外交官舉辦介紹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消夏招待會”,由國家科委國際合作司和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鳳桐具體籌備。應邀出席的有21個國家的駐華使節、負責科技和經貿的外交官和部分商社駐京機構代表40余人,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和香港貿發局北京辦事處人員,國家科委、外交部、北京市及海淀區有關單位領導和企業家也出席了招待會。

招待會由我主持,首先由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辦公室主任胡昭廣介紹開發試驗區情況。胡昭廣說,堅持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和以市場導向為原則,試驗區已辦起了885家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兩年多來開發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2000余項,已同來自境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創辦了50多家三資企業,并在國外創辦了10個分公司,今后將繼續敞開大門,結交更多朋友,歡迎更多合作。國家科委副主任周平介紹了我國火炬計劃,表示要依靠我國科技力量建立起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從而推動高技術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目前全國已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5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是國務院第一個批準建立的面積最大、實力最雄厚的高新區。北京市副市長陸宇澄表示,北京開發試驗區只有兩年歷史,尚處于試驗階段,歡迎各國更多企業前來共同參加這項“試驗”,開展各種類型合作。

為配合這次活動,會上展出了京海、信通、聯想、四通、華科、華海、科海、太極、鈦金、北方等20多家企業有關機械、電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產品,不少展品引起外賓興趣。會上還提供了中英對照的《火炬計劃對外洽談的合作項目簡介》《北京開發區投資指南》《北京開發區拳頭產品集》等資料。

來賓觀看了北京開發試驗區的錄像,在飯店后花園品嘗北京風味小吃,欣賞中國民樂和演唱,還舉辦了跳舞和釣魚等活動。這次科技外交活動對緩解當時的外交氛圍起了良好作用,在寬松的環境里宣傳了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和合作的愿望,也溝通了北京開發試驗區對外合作渠道。蘇聯、美國外交官均表示愿在當時國際環境下,努力推動與我國合作,各國外交官紛紛表示將把資料轉回國內以促進合作。

(四)促進中關村拓展國內外合作交流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科技創業中心不僅是我國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基地,也是我國對外合作和開放的窗口。

我在國際合作司工作期間和退休后,在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工作中,一直都倡導應將高新區和創業中心國際化工作融入全國科技外事工作中去。科技部2001年頒發的《“十五”國際科技合作發展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應該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之后在歷次科技合作規劃綱要中都有這個精神。在我們所組織和參與的活動中,也都邀請中關村科技園區參加,以拓展國際化工作。

1991年10月21-24日,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科技組在上海召開“科技工業園區研討會”。當時世界上已興辦各種類型科技工業園區400余個,大家都將興辦園區當作發展本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國際化的一種手段,并且已成為一種潮流,所以這次會議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外方有PECC成員1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有關國際組織59位代表參加,中方則由發展基礎較好的12家高新區和政府官員、學術界、企業界人士32位參加,共91人出席。這是我國批準設立國家高新區后舉辦的第一次國際工業園區會議。我作為PECC科技組的中美兩主席之一,具體負責組織和主持會議。20日晚,國家科委副主任朱麗蘭以中國PECC副會長身份舉行歡迎宴會,闡述了會議意義和目標。21日開幕式上,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作了題為《科技工業園區發展與合作的廣闊前景》的主旨演講。會上有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作了12個案例報告,反映不同類型園區的典型。中方安排北京、深圳和上海漕河涇三個園區作報告,北京是由開發試驗區辦公室主任胡昭廣作題為《迅速發展的北京新技術開發區》報告。由于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大部分講的是基本情況和過程,但這是一次國際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機會,火炬中心會后還將外國案例報告譯成中文發給各高新區參考。

1995年9月,我國作為東道主在北京舉辦了PECC第11屆大會,同時也召開了科技組會議,并組織會議代表由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辦公室副主任王思紅陪同參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

中關村豐臺科技創業中心,即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IBI)是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和火炬中心確定的東南西北中五個國際企業孵化器國際培訓基地之一,自2001年起到2017年,每年舉辦一期國際培訓班,采取課堂教學和實地參觀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外國孵化器管理人才,從而拓寬了國際交往,促進了技術貿易活動,成為國際化工作的實質內容之一。每期培訓班均安排到北京高技術創業中心、海淀園、軟件園、生物園或清華園參觀,聽取經驗介紹,也多次請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等到豐臺講課。

我國自1997年建立“中國國際企業孵化器網絡”,每年輪流在各地舉辦年會,豐臺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是9個網絡成員之一,也經常邀請海淀園人員參加。其中,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國際合作處處長張秀英就曾在2005年廣州年會和2006年西安年會上介紹了海淀園開展國際化工作的經驗和“走出去”一站式服務的試點方案,與大家交流。

從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海淀園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演變過程中,海淀園的國際化工作不斷創新,走在了全國的前頭。經過多年實踐,海淀園于1994年建立了外事審批“一站式”服務平臺,將過去不同部門、不同層次、多個審批環節同時串聯在一起,由一個部門、一個窗口統一受理完成所有外事審批事項,真正解決了“出國難”問題,2004年獲得了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和火炬中心支持作為科技型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的試點單位。2006年,海淀園出臺了《海淀園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提供國際合作項目經費,支持企業走出國門。2007年,正式開通了互聯互通網絡平臺iBridge,建立園區與全球創新資源的聯通,并與鳳凰臺合作,打造《直通中國》節目,將企業介紹出去。2008年,海淀園被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授予“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這是全國高新區中的第一家。此外,海淀園還是火炬中心科技興貿和火炬計劃重點項目的支持單位、首批國際技術轉移依托機構。我參加過2008年海淀園國際合作工作報告會,聽取全面介紹,并發言加以點贊。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于1991年加入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并于1995年成功承辦協會年會,以后又多次舉辦科技園區與企業孵化方面的亞太分會。2001年開始,中關村科技園區每年都舉辦北京科博會“企業孵化國際論壇”。上述這些活動我都大力支持,應邀積極參加,進行國際交流,結交國際朋友,受益匪淺。

我在2009年到2012年間曾創辦了“國際合作沙龍”,選擇一些科技合作熱點議題,如科技企業走出去、在國外興辦孵化器和研發機構、國際科技合作軟實力、科技外事作風和中美科技合作等,邀請有關同志共同探討,共舉辦了9次,每次我都邀請中關村海淀園有關同志參加。2009年第一期我選擇請海淀園承辦,題目是《中小科技企業走出去和興辦海外孵化器》。海淀園還承辦了2011年第七期“科技外事優良作風的傳承與弘揚”沙龍。我們為此編印了文集,除個別議題不宜公布外,還將歷次沙龍發言全文在iBridge網上發布,與同行交流。

在我擔任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科技合作組組長期間,經常與北京市科委主任鄒祖燁、副主任王世雄等探討如何促進中關村國際化工作。鑒于我與海淀園多年的密切合作,2009年海淀區政府還聘我為海淀園的顧問專家。

(五)鼓勵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興辦研發機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國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學開始到我國來合辦研發機構,隨后跨國公司在華獨辦研發機構發展迅猛,成為對外科技合作的新問題,引起各方關注和爭論,需要對其利弊得失做出分析判斷,以便決策。

我于1995年開始跟蹤調研此事,也是我退休后在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的主要研究工作之一。根據我的倡議,1995年9月國家科委批準由國際合作司和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聯合進行調研,并于1996年3月寫出調研報告,且附有典型案例。調研報告認為,中外合資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總體來講利大于弊,建議采取“鼓勵、引導、扶植”的方針,但也要注意趨利避害。據此,1997年9月國家科委出臺了《關于設立中外合資研究開發機構、中外合作研究開發機構的暫行辦法》。

1999年初,我們又開始對跨國公司在華獨辦研發機構進行調查,認為獨辦總體來看也還是利大于弊。

我在上述兩次調研基礎上,于2000年初撰寫了《外國在中國興辦研究開發機構的調查研究》報告。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于2005年年底完成《對跨國公司在華獨辦研發機構問題的分析與對策》報告,并于2006年6月申請作為北京市科委的《與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合作的對策》課題。2007年7月,由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研討會,邀請各方人士60余人共同討論研究成果,大家對所提對策措施表示贊同。

經過十余年的跟蹤調研,反復辯論和論證,基本統一了認識。

從宏觀和長遠觀點來看,跨國公司在華辦研發機構對我國利大于弊,我們應加強與其合作,爭取使其融入我國創新體系,要抓住時機,轉變被動地等待其“技術溢出效益”,要千方百計地與其在合作互動中達到“合作共贏”。之后,國家從戰略上確定了“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方針,并多次將其列入國家指導性文件。

從戰術上則要“鼓勵合作,采取措施,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并且當時還提出了8項具體措施。在科技部2007年4月頒布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繼續吸納跨國公司在國家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跨國公司及其研發機構在華最為集中的地方,2006年世界500強企業在中關村就設立了115家企業和65個研發機構,基本上都是獨立的機構。中關村也采取措施與它們開展多層次、多方面和多渠道的合作。

在整個過程中,中關村一直是我們調研的重點對象。我們曾先后到中關村管委會、清華科技園和IBM研究院、微軟研發集團、英特爾、摩托羅拉、朗訊貝爾、GE醫療研發中心、法國電信研發中心等單位作調查訪問,進行探討,從中了解學習了很多,為我們形成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中關村科技園區也積極參與研討,從國家制定的方針中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中關村國際化工作始終向前進。我在2014年曾到作為進入“雙創時代”標志的海淀園中關村創業大街,參觀了車庫、3W、Binggo咖啡和黑馬會等創新型孵化器,看到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所營造的創新生態圈。

中關村創業大街設立后僅兩年就孵化創業團隊1000個,其中外國和海歸團隊150個;聯合國內外企業共建創新聯盟、開放實驗室;在10多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開展跨境孵化;建立了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將創新技術和人才帶到沿線國家。

2017年5月成立的“國際創業孵化聯盟”,海淀園的瀚海和太庫孵化器公司起到了帶頭和骨干作用,在國際化方面發展迅速。

2017年8月,為紀念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30周年,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舉辦了“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國際化沙龍”。會上,我聽了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管外事工作的張秀英和黃英前后兩任副主任,分別講了海淀園國際化工作的發展歷史和當前進展,甚為振奮。今年5月3日,在國務院辦公廳表揚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單位通報中,曾三次點名表揚海淀區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成效明顯。

30年來,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際化所取得的驕人成績是一代一代人勇于探索,扎實干出來的。我這88歲的老人為自己也曾出過一份力而感到欣慰!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130193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甲18號 郵編:100045 聯系電話:010-88656100 傳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