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磊:打通科研與市場
發布時間:2017-07-13 22:25:23來源:作者:
米磊,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
2001年,我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進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主動要求到所里孵化的光通信公司工作。我希望能在自己繼續深造的同時,在科技產業化中找到中國未來的方向。
2012年,女兒生病打點滴,護士卻半天找不到血管,連扎4針都以失敗告終,目睹女兒受苦的情形,我很是心疼。作為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又是光學博士,我當即產生了可以用光學技術來解決“扎針難”問題的想法。經過8個月左右的研發,我與所里的孵化企業中科微光聯合研發出了“扎針神器”——血管成像儀。這款產品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只要將手臂置于血管成像儀下方,打開開關,就能清晰照出血管,有效解決了老人和小孩等特殊群體的扎針難問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款產品隨后迅速被應用到國內各大醫院,并遠銷南美、中東等海外市場。
這件事情給了我極大啟發:如果科研院所里的更多技術,都能被改造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未來必將解決更多人類生活的痛點,創造出更多社會效益來。基于此,我更加堅定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的信心。2013年,西光所聯合社會資本發起成立了中科創星科技企業孵化器,次年即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我在其中擔任創始合伙人職務。通過“人才、技術、資本、服務”的深度融合,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形成了 “研究機構+天使基金+孵化器+創業培訓”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生態雨林,能夠為“硬科技”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創業孵化服務。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累計孵化了140余家硬科技企業,4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帶動就業5000余人,創造了巨大社會效益。諸多實實在在的成績,比發表再多的學術論文都更有獲得感。
然而,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在國內的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大量科研人員還被緊緊束縛在實驗室里,“科研”到“市場”之間還存在很大阻隔,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目標愿景任重道遠,道阻且長。我們希望中科創星的這些努力和探索,能為整個國家創新體系的變革,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提升,為實現科技強國的偉大夢想,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呼吁把更多社會資本和成功社會經驗、管理經驗用來幫助科學家們創業,這才是對社會和個人雙贏的最好局面。
上一篇:龔昱:“孵二代” 下一篇:徐家斌:資源互助,為初創企業安上騰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