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海:在廈門從事孵化器工作的難忘歲月
發布時間:2017-07-15 22:45:45來源:作者:
孫大海,天津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任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中國高新區協會創業中心專委會主任委員。
從1979年16歲考上中山大學至2000年,我在大學學習、生活、工作前后21年。博士生畢業后還到美國、英國的大學訪問研究。我從來未曾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寧靜的校園,直至2000年投身到火熱的孵化器事業。
2000年5月,組織安排我離開廈門大學,告別教授生涯,到廈門市科委報到,擔任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兼留學人員創業園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當年10月,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網絡年會在成都召開。會議進行到選舉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網絡主任單位及下一屆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網絡年會舉辦地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舉手發表意見,表示廈門方面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希望也能參加競選。經討論并請示徐冠華副部長、石定寰秘書長及張景安主任等出席會議的領導同意后,雖然事先沒有任何準備,我還是信心滿滿地上去演講了3分鐘,一一細數廈門的優勢。令人驚喜的是,第一輪投票廈門就桂折一枝。
2001年2月,我兼任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立即著手推動解決一些阻礙孵化器發展的體制問題。當年11月,我被提任管委會副主任,立即推動市政府出臺《廈門市引進留學人員若干規定》,在當時財政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定下由市財政給予每位到廈門創業的留學回過人員10萬元扶持資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有政策“傍身”,工作的底氣一下子就足了。
鑒于我國孵化器事業的蓬勃發展,我還萌生了在大學建立一家孵化器研究機構的設想。在取得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廈門市科技局支持后,經與廈門大學協商,于2001年12月在廈門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孵化器研究機構--廈門大學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中心,由廈門大學林昌健教授掛名兼任中心主任,我擔任常務副主任負責具體工作,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處長唐鳳泉和李楠林同志分別擔任副主任和秘書長。研究中心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系列論文及專著,研究成果獲3項廈門市社科成果獎。編寫出版了70萬字的《孵化器發展報告》,并舉辦了全國孵化器主任培訓班。
在負責孵化器相關工作一年多以后,我組織討論、起草了《廈門經濟特區高新技術園區條例》和《廈門經濟特區鼓勵留學人員來廈創業工作規定》,這兩個條例初稿經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后,提交市人大討論通過。該規定呈現史無前例的突破,一些條款如“申辦有限責任公司,其注冊資本起點為三萬元人民幣”,“持中國護照可注冊內資企業”后來陸續被全國其他地區借鑒。
空間、品牌、政策有一定基礎之后,創業中心應該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當時,我們緊緊抓住條例突破、被科技部當作典型的機會,大力宣傳并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業文化。2002年在廈門創業園創業大廈落成之際,我們提出了“激情孵化夢想,創新成就未來,智慧孕育財富,誠信締造偉業”的創業口號。
相關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相關工作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得到全國同行的肯定。2004年5月,在成都舉行的全國高新區協會理事大會上,經過無記名投票,我當選第三屆創業中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6年1月14日,一個特別令人難忘的日子。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蒞臨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詳細觀看了孵化成果,視察了兩家在孵企業,并與園區創業人員交談,詳細了解創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創業中心針對創業人員特別是留學人員在企業管理和市場開拓方面多給予輔導,政府部門在政策上應給予傾斜。總書記的視察極大地鼓舞了孵化器及創業人員,在全國掀起了創新創業的新一輪高潮。
2006年4月,市委書記何立峰到廈門火炬高新區調研,我向他提出在火炬(翔安)產業新區建設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以此吸引臺灣創業者到大陸創業的設想,希望市財政能夠支持,這個想法得到何書記的支持,當時就在會上拍板同意。最終,廈門市財政總計撥款2.4億元,建設了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當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面對臺灣創業者的孵化器。全部工程落成后,萬鋼部長專程到廈門為育成中心掛牌。
上一篇:袁環: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精彩 下一篇:王榮:專注和仰望